• <ul id="m800u"><dfn id="m800u"></dfn></ul>
    <strike id="m800u"></strike>
  • <ul id="m800u"></ul>
    <strike id="m800u"><rt id="m800u"></rt></strike>
  • 呂紀《牡丹錦雞圖》

    來源:美術報 2022-02-18 14:58 作者:

     

      明呂紀牡丹錦雞圖184.3×100cm國畫中國美術館藏

      呂紀(1439年-1505年),字廷振,號樂愚。鄞州(今浙江寧波)人。弘治間(1488—1505)征入宮廷,為宮廷作畫,供奉仁智殿,官錦衣衛指揮。擅畫臨古花鳥,初學邊景昭,后研習唐宋諸家名作,繼承兩宋“院體”,以工筆重彩最擅,延續了黃筌工整細致的畫風及鉤勒筆法,并予以發揚,多以鳳凰、仙鶴、孔雀、鴛鴦之類鳴禽為題材,雜以濃郁花樹,畫面絢麗。又在水墨寫意方面受林良影響,筆勢勁健奔放,為明代宮廷花鳥畫家的杰出代表。

      呂紀多作大幅畫作,據《林良呂紀畫集》收集的全部呂紀作品統計,呂紀花鳥畫作品長度在180厘米至200厘米之間的巨制達15件之多,其中超過200厘米的有3件,尺幅最小的作品長度亦有113厘米。巨幅的畫面中,常常只有近景與中景,或者僅僅圖繪近景,遠景往往省略或為煙嵐所替代。近景中往往繪制較大型的禽鳥作為畫面的主體,中景襯以溪流、坡岸花卉作裝飾,這樣,巨幅的畫面配以拉近的景致與飽滿的構圖,使畫面更具裝飾性和視覺沖擊力。

      呂紀有“工寫兼能”之譽。這可能與他來自浙江有一定關系,明初宮廷畫家以來自江南的浙江、福建等地居多,該地保存了宋代院體風貌,畫家們多傳承宋院體畫風,因此呂紀的畫風結合了兼工帶寫便不足為奇。

      呂紀關于錦衣衛指揮使的官職,多少有些讓人意外。錦衣衛指揮使就是錦衣衛的首領,呂紀其實是有名無實的錦衣衛指揮使,相當于“掛名干部”,和呂紀同時代真正掌握實權的錦衣衛指揮使叫牟斌,和呂紀相安無事,使呂紀可以在繪畫上投入全部精力。

      明朝有畫院,無正式編制,畫師的畫一旦得到皇帝賞識,賞賜黃金白銀,甚至官職都有可能。畫院沒有正式編制,只能掛靠到別的部門,最終掛靠到錦衣衛下面,所以呂紀有了錦衣衛指揮使的官職。

      此幅中國美術館所藏《牡丹錦雞圖》,為工筆重彩,近宋代“院體”花鳥體貌。尺幅甚大,物象豐富、色彩濃艷,粗健的桃干自右下角拔地而起,枝干遒曲,在畫面上部盛開朵朵桃花,粉白可人,上棲數只鳥雀,姿態各異,作唧喳鳴叫狀,充滿鬧春的活潑生意;下部湖石間有紅、白牡丹競相爭艷,立于湖石上的雄雉成為環繞的中心,雙目圓睜,作俯視顧盼狀,尾羽在牡丹襯托下愈發顯得華美勁健;雌雉體小尾短,羽毛呈帶斑的砂褐色,縮勁蹬地,欲展翅上飛。作品真實而細致地表現了禽鳥的體態和習性,在形似圖真方面繼承了“院體”花鳥的優良傳統,狀物精細逼真,鉤線細柔流暢,賦色深重鮮艷,頗有“濃郁璀璨奪目”之感,樹石亦工謹細致,以粗細之筆、濃淡水墨繁鉤密皴,極具凹凸之形。整個畫面營造出喜慶歡快、吉祥富貴的氣息,令人賞心悅目,滿足了皇室的審美需求。

    編輯:陳燁秋

    投稿郵箱:15255196177@163.com 聯系電話:0551-65175218

    中安書畫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4120170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備案號:皖B2-20080023-21

    中安書畫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