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正在安慶美術館展出的《有版有演-2023’安慶版畫·黃梅戲戲曲題材作品展》共計展出作品53件,是我市以中青年版畫家為主,部分老版畫家和青少年學生歷時一年多時間創作的版畫作品,版種有黑白、套色等多種版畫形式。
“ 有版有演”這是安慶版畫一次全新的探索實踐,若干年前版畫家們就在嘗試用版畫的形式創作黃梅戲題材,出現了一些力作。徐寒杰的絕版套色《戲里戲外總關情》直接生動的表現當代黃梅戲領軍人物韓再芬和她的戲,城中戲、戲中人情景交融,畫家用素雅的色彩溫和細膩的版畫語言,刻畫出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的樸實無華,她是這座城市臺上臺下、戲里戲外的典型人物,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黃若谷2018年創作的黑白木刻《梨園尋根》沒有直接表現某一出戲,她把魔方與人物包括戲劇人物統一在一個畫面中,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變幻莫測呼之欲出,深刻的思辨效果和思想內涵,正是現代版畫力道所在,戲出版畫,起點至高。
班苓《精典黃梅戲.一》
今年的安慶版畫與黃梅戲藝術進一步融合。特別邀請中國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班苓女士為此次展覽創作的《精典黃梅戲.一》獨具傳統木版戲畫的韻味,畫中兩位戲劇人物以豐富的色彩表現,而背景單純的市井解構,產生出強烈的視覺反差,這是對傳統木版戲畫的完美超越,凸顯了古老的戲曲文化和版畫藝術共同的生命力,極大的滿足了現代人對于戲曲版畫的審美需求。安慶老版畫家陸平先生的新作《人生如戲》是一幅緬懷大師嚴鳳英悲劇人生的黑白木刻作品,肖像上的嚴鳳英那永恒的微笑定格在了人們的心里,而她那微笑的背后被摧殘凌辱被毀滅的悲情,至今卻很少再被人們提及,黃梅戲早已傲然躋身于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安慶這座文化名城閃亮的文化名片,目睹此畫面一定會讓你有所震撼并有所思考。
陸平《人生如戲》
安慶是黃梅之鄉版畫之邦,兩大藝術品牌的融合聯姻,有版、有演交相輝映。戲出版畫,戲——作為版畫的一個載體必然被版畫從各個角度的二度創作所升華,為更多的人所認知,同時版畫藝術在戲曲的題材領域里的思考提煉和耕耘也必然有所斬獲。
徐寒杰《戲里戲外總關情》
再來看看我們中青年畫家的作品,清新脫俗又不乏思想深刻的作品,他們在探索版畫本體語言與黃梅戲題材的表現中,展現出新的風采。陳可的銅版畫《烏金記》用詼諧幽默的造型語言,高度凝練生動有趣,一幅畫一出戲;賈剛的水印版畫《并非傳奇》游走于戲里戲外、紀實與抽象之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嚴鳳英樸實善良的村姑塑像永遠鐫刻在人們心中;汪紅光的絕版畫《黃梅芬芳香自來》是黃梅戲角色的集合,戲劇人物造型的集錦,一招一式總關情,黃梅芬芳香自來;金云的絕版畫十二生肖系列之《黃梅靈兔》、《虎年嬋娟》現在已經完成兩件,還要十年才可以完成這件完整的作品,其創意獨具特色,很有觀賞性和收藏價值。
黃若谷《梨園尋根》
安慶版畫伴隨著黃梅戲題材已經走進校園,少年兒童的作品尤為可愛,薪火相傳——他們是一切傳統文化藝術的未來,更是安慶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人。中青年版畫家和少年兒童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加入“有版有演”,他們熱愛淳樸親切的鄉音并用現代版畫表現方法,創作出一幅幅直接或間接的表現黃梅戲精神內涵熱情洋溢的作品,這些作品不論是創作還是習作都表現出創作者極大的進取精神。
版畫表現形式與黃梅戲題材的契合,彰顯出安慶版畫人的精神風貌和對本土文化的自信。戲出版畫、有版有演、超越創新、未來可期。
編輯:陳燁秋